中考作文指导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作文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作文指导1一、“真情挚爱”类作文解读
发现真情,感受真情,播撒真情,用文章把“有情有义”的自我展现出来,是近年中考“真情挚爱”类作文命题的立意所在。考生只有将那些融入自己体验和感悟的真人、真事、真情变成流淌于笔端的文字,文章才能成为心灵的舞蹈、灵魂的歌曲。
(一)“真情挚爱”类作文的命题方式及关注点
中考作文把“感情真挚”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列在“符合题意”之后,位居第二。初中生笔下的真情,一般包括亲情(父爱、母爱、手足情、血脉情)、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等,以及感动、感恩、快乐、幸福、温暖等。这些富含真情的关键词一直都是中考作文出现频率较高的立意核心,备考时必须格外留心。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全国各省市语文试卷中,全命题作文(含选题作文)占50%以上,研究此类作文命题后,我发现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平凡生活中感受人间温暖
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生活冷暖,体悟人间真情,始终是中考作文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这种导向也是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之一。仅以20xx年的中考命题作文为例,就有安徽卷的《____在其中》、自贡卷的《那个温暖的表情》、铜仁卷的《这也是一种美》、枣庄卷的《××做我的榜样》和潍坊卷的《生活因为 而精彩》等,体现了这种命题意图。
2、在代际关系里读懂至爱亲情
由近年的中考“真情”类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非常喜欢通过关注考生表现自己的成长以及自己与亲人的关系的方式,检测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以“幸福”“感动”“眷念”“长大”“反思”等为立意核心的主题词,就备受命题者青睐。仅以20xx年中考作文为例,就有福州卷的《爱,还要会爱》、青岛卷的《我终于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巴中卷的《幸福在身边》、台州卷的《我会记得》、南通卷的《就这样慢慢长大》和衢州卷的《被爱的感觉》等。
3、在青春岁月里珍藏师恩友情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切入,在美好而又独特的青春岁月里提炼难忘的师恩友爱,体会真情的价值,也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者集中关注的一个方向。比如,仅20xx年就有烟台卷的《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宁波卷的《你是我的一本书》、德阳卷的《一路上有你》等以“你”为命题核心的作文大放异彩。
4、在自由天地里敞开善感的心扉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者在积极引导考生进行心灵沟通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考生心理疏导的引导,以倾心交流、触摸内心等为命题核心的“真情”类命题呈快速上升趋势,“用真心换真情,以真情唤真心”逐渐成为此类作文的主流价值诉求。比如,20xx年的中考作文题,上海卷的《心里美滋滋的》、济宁卷的《微笑面对生活》、泰安卷的《成长的烦恼与快乐》、滨州卷的《我心中有个梦》、济南卷的《咀嚼生活的真味》、临沂卷的话题“倾听”、聊城卷的话题“面对缺陷”、宜宾卷的《致 的一封信》等,就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命题趋势。
中考作文指导2没想到,真没想到!当老师第一时间听到这个作文题时,十分淡定的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押10块赌它不可能!但是当十点四十之后,考完语文的考生出来确定了今年的作文题是《没想到,真没想到》时,10块钱真的打了水漂。
20xx年6月18日,上海中考大战正式拉开大幕,9点开考的语文打响第一枪,作文题目也自然牵动着申城所有考生及家长的心。作文题目——《没想到,真没想到》一流出,便引起哗然一片。近几年来,通过对上海中考和一模二模作文命题的分析,发现作文出题的趋势都比较中规中矩,甚至在考前许多老师甚至学生都能自主猜测命题。但今年的出题者可能故意避开了以往常规的命题,来了一次出乎意料的“突袭”。
面对这“当头一棒”许多考生可能感觉无从下手,但大家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仔细分析,其实出题者的思路依旧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首先,从审题上讲,《没想到,真没想到》表示一种出乎意料,两次强调“没想到”加强语气,说明事件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之大,对成长的影响之深远。所以归根到底,出题者的出题宗旨依旧是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与自身成长。如果考生能理解到这一点,那基本上跑题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平时的作文训练就突出和强化这一点,相信审题上问题不大。
其次,从选材上来讲,生活中让我们出乎意料的事情很多,但哪些素材可能运用到这篇作文中去呢?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作文都是写人记事,那我们就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如果侧重写人,那么思路顺下来可以是“没想到,真没想到他(她)是那种人”,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去写之前对某人的误解,然后通过一件特别的事件表现此人身上并未被发现的闪光之处;如果侧重记事,那么思路可为:“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件事结果是这样的”,可以写由一件普通小事感悟到了不寻常的人生哲理。思路也可以是“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件事还可以这样看待或解决”,就可以写在看待和考虑问题时应多角度,不要受局限。
最后,因为命题侧重于感悟,所以在语言方面,除了之前要求的生动形象具体之外,更加要注重深刻,启发性,争取做到言近旨远。
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语文已经考完,但是对于20xx年的考生来说,我们必须通过分析今年的考题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平时的作文训练来为中考保驾护航,具体要注意哪些呢?
1.作文是个积累训练过程,千万不要想着去猜题或背范文来应对考试,平时踏实的训练才是王道。
2.中考作文虽然每年的命题不同,或是中规中矩,或是出乎意料,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明确考纲要求,才能抓住不变的宗旨,应对各种变化。
3.语言是给阅卷老师的直观印象,语言的生动形象是基本要求,锤炼深刻的语言才能表达深刻的思想,这也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总之,希望各位考生能在作文上有突破,真正做到“得语文者得天下”!
中考作文指导3一篇初中的考场作文,大致包含几个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其中“谋篇布局”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我想,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
安排内容就是架设文章的大框架。就一篇考场作文而言,很悲催的,学生必须遵循所给方格一个字一个字往上写。也就是说,考场作文不允许考生真正淋漓尽致地发挥。考生的发挥必须在固定的模式之下,这些文字展现在方方正正的格子里才会显得赏心悦目。而这就需要谋篇布局的功夫。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 ……此处隐藏8273个字……>
环境衬托法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彩笔描绘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中考作文指导12此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生命成长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它应该有一个语境,那就是“在人的生命里,在成长的历程中,在社会生活中”这些方面。初中毕业年龄的孩子,应该有这种认知。你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自己目睹或参与的社会生活。
从个体生命而言,此题需要注意的是,“缺席”一词,说明是生命本身之外的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不可”和“不能”一样,和“不会”“不曾”要区别开。空缺处应该填名词,是一种事物,一个人。不宜填太具体的东西,例如《长笛不可缺席》就不如填《音乐不可缺席》,《王老师不可缺席》就不如填《良师不可缺席》。你学书法,墨香飘散在你的生命里,《墨香不可缺席》就比《书法不可缺席》要好很多。填法宜虚不宜实。勇气、信念、理想甚至孤独,都是人生不可缺席的元素。如果我们再仔细琢磨“缺席”二字,会发现,与之相对的“出席”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是有仪式感的,很隆重。那么,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说,还可以是《正义不能缺席》《良知不能缺席》,这也是前面的阅读题提供的思路。对于个人品德修行来讲,《诚实不能缺席》《孝顺不能缺席》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件小事来写出自己的感悟来。
选材好了,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写清楚所选的事物(人)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的影响,心灵的成长,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为了情节的曲折,可以有失而复得的欣喜,也可以有没有珍惜的追悔,还可以有一种个人修为上的顿悟。只要你能写明白,这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是生命历程中每个人都渴求的支撑自己生命之树的精神源泉。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应该拥有的品质和精神。有了他(它),才有你昂扬的生命成长,才有你踏踏实实前行的动力,才有你一路花香一路歌声的旅途,才有你不断完善的人格。
我们也可以把此题扩展到其他方面。对于中国人的中国年来说,饺子不可缺席,汤圆不可缺席,春联不可缺席,归根到底,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席,因为那是我们血脉的根,是连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结。如果这样选材,一定要写深写透,饺子也好春联也罢,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载体,必须挖出这些东西本身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内涵。不然,就写出了套路。
另外,城南悦读的孩子们,初四这一年,我们练习过的《我的青春摆渡人》,《良言如春》,《为自己的生命升旗》《有一种色彩属于我》甚至期中考试的《等》,都可以有效迁移。张俊哲写的《雕花的萝卜灯》写的是民俗,童怀舟写的《日出的魅力》,是写日出时刻自己得到的精神的洗礼,孙文涛写的《夜的魅力》是享受孤独的时刻的,同样适用。
孩子们,生命中有些东西真的不能缺席,如果你拥有,你要珍惜;如果你缺少,你要把他们(它们)快快请进自己的生命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真的有些东西不能缺席。那是我们良好社会环境的保证,民族发展的动力,国运昌盛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之努力,把他(它)请到我们的生命里。
中考作文指导13【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试题类型——情感体验】
链接考点:感动 关心 温暖 传递 感谢 铭记 友情 回忆
注重对美好情感的体验与追求,一直是近年中考命题最为重要的方向。“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之类的表述,更是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吉林、安徽、山西太原等数十个考区的试题要求之中。这表明,“真情实感”不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评判中考作文的重要标准。像“因为有了期盼”(重庆)、“未曾说出的感激”(吉林长春)、“最美好的时光”(福建三明)、“几分在心头”(山东济南)、“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湖北荆门)、“这也是一种爱”(湖北十堰)、“让世界充满爱”(贵州铜仁)、“雨露润心田”(广东肇庆)等,便是情感体验类考题的代表。
有三种技巧,可以让情感体验类文章笔墨含情。一是凭细节再现情感的美好。人物的情感,往往能够从平常的言语神态中得到展露。高兴时你也许会载歌载舞,失落时则是泣涕涟涟;得意时你也许会手舞足蹈,尴尬时则是手足无措。可见通过抓住人物神态或言语的变化来反映心理,不失为展示情感的高明技巧。二是借景物展示情感的含蓄。用景物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较为常见,古诗中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适,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伤感,这种情随景到、借景抒情的手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表达效果。三是用情节掀起情感的波澜。重庆市中考作文《我的零分试卷》采用的便是这种构思方法,考生下笔用一张零分试卷引出同学们的惊讶与责任;继而通过回忆,引出同学们对这位零分试卷主人公的种种埋怨;最后在同学的解说与老师的赞美声中,解开谜底。情节波澜迭起,情感美不胜收。
误区一 空喊口号,情感空泛。写作情感体验类文章,不少同学一写祖国,开篇就来句“美丽的祖国,我多么的为您自豪”;写父母,则喜欢用“我的父母很平凡,但他们却是那么伟大”。似乎直抒胸臆,便能展示自己的一片深情。事实上,一千句响亮的口号,也许抵不上一件动人的小事。要知道,直抒胸意需要水到渠成,铺垫好了,情感才会自然。一篇题为《我的父亲》的失误文,首尾虽然各有一句“父亲,让我爱您一万年”,可读者却无法找到这种爱的根源。没有抒情的载体,情感何以动人?
误区二 胡编乱造,情感虚假。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写出真情实感”是作文评分标准最重要的一条原则,然而,很多同学喜欢在文章中制造悲伤气氛,故作伤心、伤感之情,为了达到情感“震撼人心”的效果,甚至不惜让亲人身患绝症,甚至让父母双亡,内容惨不忍睹。却不知,心中没有情感的涌动,写出的文字难免有虚情假意之感。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容易弄巧成拙,导致文章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