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的随笔(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的随笔1“每年到这个时候,烛光是那样的轻柔,我总是深深地怀念你,我挚爱的朋友……”歌声如泣如诉,此时此刻唱起它,不免让人心情有些沉重。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扫墓时,老天爷也真会应景而作,每年清明节前后,往往会下几场像模像样的雨,似乎在为逝者而哭泣,这不,临近清明这些天,天空总是阴沉沉的,淅淅沥沥的细雨,紧一阵慢一阵,没有一丝要停下来的迹象,仿佛会这样一直下下去。恶劣的天气,让这个清明节显得格外压抑、凝重、肃穆。打开电视和电脑,总会看到媒体播报清明扫墓的有关信息,各地公墓到处是扫墓祭祖的人们,电视画面上,更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不远千里专程挤乘火车回家扫墓的场景,着实让人感动。几束鲜花,几柱清香,几杯浊酒,几张纸钱,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无限哀思。
窗外滴答滴答的雨水,敲得我有些心碎,父母故去已经很多年了,而自己却因为各种原因,清明却很少回家给他们扫墓。今年的这个清明,眼看着又不会回老家去了,心里不免有些愧疚,水有源头树有根,固本思源,恪守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倒不是我数典忘祖,只是因为生计所迫,只有将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埋藏在心底而已。其实临近清明这几天,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有些沉重,心里也一直在盘算着是不是该回趟老家、去给亲人们烧几张纸钱,让生前贫穷的父母到那边好好亨用,尽管昨晚忙到零点以后才睡觉,但后半夜却因想着清明扫墓的事仍然有些失眠,早晨一起床,便坐在电脑前,敲下了这段文字。
今天,在这个空气中都弥漫思念气息的日子里,我只能在这里点燃几柱香烛、数沓冥钞,遥祝远在天国的父母节日快乐,希望天国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贫困,没有人世间的这许多纷扰。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清明的随笔2清明时节,灰暗的天空布满愁云,濛濛的细雨似苍天哭泣的泪水,肆无忌惮地散落在幽深的油茶林里,泪光闪闪的树叶在阴冷的微风中颤抖着;坟前,那一堆堆青草,一丛丛野花泪眼婆娑;如血的杜鹃花,也在风雨中哽咽着,那哭红了双眼的片片落红,倦缩在草丛里低声哀叹。
伫立于母亲坟前,心潮起伏,泪如泉湧,往事一幕又一幕地在眼前浮现……
村前,那条弯弯的小河,正在悄悄地流淌,年年岁岁、朝朝暮暮,就像我心底里最深切的怀念。暮色里,我看见母亲背着鱼篓在河边捡田螺,捉小鱼;那冻得通红的双脚,那单簿的背影,曾无数次闯进我的梦里,醒来时,泪水早已打湿了我头下的枕巾。
屋后,那连绵的群山,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山风吹来,烟波渺渺,正在诉说着母亲勤劳的一生。晨雾中,我看见母亲提着篮子在林子里采蘑菇、扯小笋;那鲜美的蘑菇汤、那香脆的腊肉炒笋子,至今还在我的眼前飘香。如今,大酒店、小餐馆多如牛毛,但我再也尝不到那种带有浓浓母爱的美味佳肴。
徘徊在芳草青青的田间地头、闻着泥土的淡淡清香,我似乎看见母亲拖着瘦少的身躯,在烈日下在寒风中辛勤劳作;那憔悴的面容,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永远地烙进了我的心里,伴我走过了生命里每一个春秋夏冬。
走进破旧的老屋,抚摸着沾满灰尘的灶台,我仿佛看见母亲正站在灶台旁烧火、做饭;凝视笨重的石磨,回味着逝去的童年,我仿佛看见母亲正在吃力地磨着豆花。那陈旧的扁担,那锈迹斑斑的锄头,那熟悉的风车…无不记载着母亲一生的艰辛。
日落西山、倦鸟归林,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坐在门前的竹椅上,痴痴地眺望着村口那条唯一通往外面的小路,盼望着她的女儿早点回家;十五年过去了,母亲眼角映着的牵挂,那思儿的点点泪花,依然在我的心头萦绕……
雨还在浙浙沥沥的下过不停,犹如我伤痛的泪水在心中流淌。强忍心中的悲痛,擦干脸上的泪水,怀着一颗虔诚、感恩的心,跪在母亲坟前,烧上几摞纸钱,点燃几根香烛,表达女儿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铲上一堆新土,插上几支鲜花,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愿:天国里的母亲好好安息吧!
清明的随笔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此时的清明虽没有春雨纷纷,但空气中弥漫着的灰色调显得感伤浓重,花儿似乎也忧忧黯然。
今天的小树林比往常安静了许多,我和刑姐照常一起练习太极步伐。暖暖的空气流动着,此时还有一种异样的声音苍凉传来:“由悲痛的凝噎,变成沉闷的哭泣”。我发现这悲怆是一个男人的眼泪:他说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就在几天前,离他而去,在这花开的季节,却像落花一样消逝了,从此天上人间两相隔。不思量,自难忘,田间孤坟话凄凉……思妻心重,忍不住失声痛哭。寂寞石凳,孤苦仃影。我不由得感叹清明美丽的悲伤:人间四月繁花万种,芳菲浓;阳光明媚满面春风。也是思念亲人悲切时,离愁别绪亦悠悠。滴滴泪水的哭诉,让我感觉岁月无情,人生无常又无奈,时光如梭,岁月轮回有始有终;在世人生,一秋草木,最终回归自然成泥做尘。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劝慰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徒增伤悲……只希望请春风把温暖带给他,散尽悲伤,放眼春光无限,珍惜以后的生活。
我们离开小树林,刑姐,我、老师默默无语的走在返回的小路上,树荫下,地面草丛,星星点点无数朵蓝色的花儿突然晃动着我的眼睛,我惊喜地说:好多漂亮的小花!刑姐说:满天星;老师说:满天的星星都跑到这里来了……呵呵、是啊!真好,你看它们眨着清亮的小眼睛,露着迷人的微笑,和着春风舞动,温婉雅致。有时的美好不是在遥远的前方等待,而是就在我们的脚下,只不过脚步匆忙错过而已。这小花儿多么神奇,就这么一小点儿,集聚一起载歌载舞,惊现清明。原来是她轻柔地告诉我们:清明虽是哀思亲人的季节,却也是美好的季节……请珍惜沾满雨露的青春年华。
清明的随笔4清明节大约始于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周代。每年都盼着它早早到来,因为只要清明节一到,天儿就暖起来了,我们就可以渐减衣物,无忧无虑地狂耍了。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件多么“爽”的事啊!其实我们盼清明节还有另一个原因。在这时期,我们的户外活动特别多,比如说植树啦,扫墓啦,踏青啦……
我来自一个古老的小镇,我们家乡的清明节又有它的与众不同。
在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一大早便摊好柳叶饼当早饭吃,预示着辟邪,驱尽妖魔鬼怪。吃完早饭又开始下一个程序,大伙齐动手做菜祭祖,要越早越好,因为我们家乡有句谚语叫“早烧清明晚烧冬,七月半等不到小日中”。谁家祭祖早,谁家老祖宗就会保佑家里兴旺发达,多么朴实的人们啊,这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家乡清明节还有个小风俗就是吃完午饭,家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用皂角洗一洗头发,洗去往日的污垢和晦气。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已经渐渐都不那么做了,但老人还是依旧保持着洗头的传统,所不同的就是用洗发水代替了往日的皂角。
< ……此处隐藏6996个字……地招呼着要大姨带着我们参观他家的新房。他告诉我们现在这栋新房就是在他的父母留下的宅基地上重建的,总算是完成了他的心愿,他老人家也算是叶落归根有定处了。随着年龄增长,我才越发明白为什么老人在最后时刻心心念念要回到父母的身边,因为在这他们才能感觉到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就像是孕育在妈妈子宫里的孩子那样,被妈妈的爱完全包围着。看着这三屋新楼,突然感觉轻松了许多,也许是因为大姨一家的富足安定,也许还因为对老家的感觉渐渐清晰,不再只是记忆里只有片段的老家映像,我现在是真真切切地身处此地了。傍晚一场让人避之不及的春雨,带着低沉的雷电声酣畅淋漓的下着,从天空磅礴而下的雨水把新枝旧叶打落了一地,也把那正在泥里蓄势待发的芽儿唤醒。雨停后,走在一地落叶的樟树林下,悄然间一股特殊的樟木轻香沁入心脾,映入眼帘的满林子“仙气”,正萦绕在树与树之间。树梢上欲滴的水珠在灯光的照映下正柔柔的反着光,顿时整个人感觉轻松了不少。在这华灯初上的雨夜里我不经意间获得了清新,就像时间静止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雾霾一样的轻松。
两天的行程让我顿感收获满满,老家的变化真的让我吃惊,清新的空气,纯净的山泉,随处可见规划整齐的树木和公园,那些美美的画面和亲人的脸庞会久久地留存在我的脑海里,随我一同带回到城里。虽然回到城里我又变回了那个忙碌的上班族,每天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着,日复一日往复循环着,我想这样的生活可能不止我一个,但从今后我不再会错过身边的这一点点的美好,我要把这些美好收集起来,储存在记忆的“罐子”里,待到我白发苍苍时坐在摇椅里和心爱的老伴,在阳光下戴着老花眼镜依偎着坐在一起咀嚼回味着这些人生路上一路收集的美好!
清明的随笔13插青限塑令喊了几年了,也只见风声未闻雷动。原是城市公墓管的严些,可仍有不少塑料花摆放墓前。临近清明尾声,工商城管一下紧张起来,说是上面来了文件,不允许商店再出售了!一天巡逻好几次,本想借着这最后几天甩一甩货,也偃旗息鼓。据说那些大商家早已闻听风声待检查那天不得已在做生意的黄金时间关了门,损失不小。
对国家的政策,老百姓一向是拥护的。近些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也让大家深受其害。塑料青的不易溶解,焚烧中产生的大量烟雾,也是空气质量下降的一个因素。(想起了不许焚烧秸秆,汽车尾气等等,国家治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还一方纯净的天空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是每个有良知的国人共同的心愿。可是为什么不从源头抓起?不从生产企业抓起?不从一开始就管治?所有的企业商家也都承担了损失,算不算为治霾做了微薄的贡献?!
许多消费者乐意买塑料青,比起鲜菊花,一来价格便宜,二来色泽鲜艳好看。在我们这个地方,每年的清明插青都很隆重。一个家庭中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如若碰到家族亲人才去逝不足三年的,都叫插新青。风水先生定一个日期,全族的人都要赶过去。买的祭祀用品也隆重些。而且,买的青越好越有面子。若要度绝这种现象,除了国家严令禁止,更需要人们祭祀观念的转变吧。这是不是要“由繁入简”?清明如何寄托对已逝亲人的怀念?要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千百年来,人们已习惯在清明节给已逝亲人扫墓送花烧纸钱,就象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我们要怎样改变头脑中固有的观念俗成?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国家馨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我们老百姓要做的,大概就是要以一种怎样的文明祭祀方式去怀念祭奠已逝亲人?
最后,总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脑海:明年的菊花要以一种怎样傲娇的姿态站立?清明节这个节日的经济链条又该发生怎样的改变?
清明的随笔14今天是清明节,我高兴极了,因为爸爸答应我下乡扫墓、踏青。
上午,爸爸和我两人一起骑车往乡下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沿着公路两旁,有绿油油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花。爸爸对我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一定不能忘了这些革命烈士。今天我们到乡下祭祀祖先,深切地缅怀先人,这也是有教育意义的。不久,我们到了乡下老家,见到了爷爷奶奶,他们见到我们回来很高兴。一会儿,我们全家进行了祭祀祖先的活动。
下午,我们在回家的途中,来到了双湖公园。双湖公园在县城的南面,因东西两湖而得名。这里湖水清澈,树木茂密,草坪碧绿,景色美丽,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踏青。我在这里也见到了好多同学,我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也拍了不少照片。
到了下午五点钟,我和爸爸就回家了。我感觉今天有点累,但累中有乐,因为增长了见识。
今年的清明节真有意义,扫墓、踏青一举两得。
清明的随笔15今天是四月四日,学校放清明节假。我回到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
早上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早早就起床,要做许多的事情,到市场买菜、肉,其中有葱、荷兰豆、猪肠子、豆腐、猪肉、猪肚。妈妈买完各种东西后,就回家当场和爸爸一起杀鸡、炒菜、买鞭炮……做清明扫墓前的准备。妈妈叮嘱我们说:饭后不要乱跑,上午准备出发去扫墓。
妈妈、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从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还有鸡鸭、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带着装满黄草纸,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发。哥哥是负责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因为妈妈相信他的实力。相对来说,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但责任重大:一不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们走很长的一段路,终于到达目的地,哥哥累的气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脏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达墓地,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来。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几块大的泥块。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此后,奶奶把盛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点燃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由于风势很大,使得周围的干草燃起来,我们赶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扑灭火焰后,又锄一条防火隔离带。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这时候,天上下起雨,表哥说:“糟糕,下雨。“姑和妈妈却不慌张,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下钱罗,下钱罗,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几位表哥们点燃“浪漫礼花”,随着“呼--啪啪啪”响三声,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显得绚丽多彩。雨此时也停,天空又出现太阳。
我们全体成员在铺毡子的墓碑前齐齐地跪下来,随着二伯的叫声又跪又拜,我们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祷祖宗保佑我们下一代兴旺发达。
最后,我们打开带来的东西,午饭就在墓前吃,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