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随笔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的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的随笔1微凉暗淡的风雨刚刚结束了这个短暂的我们所期待的中秋,现在大家有开始忙碌的投入工作中。虽然这个中秋有许多同事们没有回家与家人团聚。但是在我们这个芯片大家庭里,我们已然过了团圆中秋,现在依然如此。
刚刚结束的中秋博饼聚餐,让我们整个芯片大家庭在一起共欢畅饮。其中的博饼活动更是让大家期待。看着大家满载各式各样的礼品回来,看着大家满怀喜悦的笑脸,我也是由衷的欢喜。还有目前正在进行的微信博饼活动,大家也是满怀期待。夜里出去吃饭,出去休息时都能看到同事们在摇着手机博饼。呵呵,我当然也不例外了。
去年中秋,我没有回家,在公司上班。今年,我特地回了家,与家人们过中秋。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可是这并不能影响我喜悦的心情。看着回家的马路两旁的柏树在风雨中摇摆,似乎是在欢迎我回家呢!我也感觉到家里的空气是格外的清新舒爽。虽然在家的两天里几乎是在雨中度,但是我没有感觉什么不好,看着家里庭院中盛长的花花草草,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我上学离家前栽种的,看着那四面垂吊的吊兰,清脆挺拔的宝石兰,肥硕饱满的芦荟……我的心情也就不是那么沉闷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吃个家常饭,饭后聊聊家常。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温馨。
短暂的中秋结束了,我又返回到我们这个芯片大家庭里来。上班期间看到大家,和大家一起工作、聊天、吃饭。看着大家的笑脸,我又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虽然,这两天雨天没有看到美丽的圆月,可是在家里和家人们相聚,在公司和同事们相融。我能感受到那美丽的圆月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
中秋的随笔2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它与端午,清明,春节一样,都是亲人们团聚的好日子。如今中秋节已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按习俗,每到中秋节人们都会赏月,品尝月饼,那时,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今年中秋节的晚上,我早早的趴在窗台上等待月亮的到来。等了好一会儿,月亮还是没有来。我心里备受冷落,就好像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对方却迟迟未来,只有我傻傻地等待一样。真是八月十五盼月亮,盼来一片无月天!过了一会儿,我拿出一块月饼,走到了窗台上,自言自语:“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说到爸爸妈妈,我不免有些想念他们。因为他们平时上班忙,趁今天中秋节放假,一大早就到重庆办事去了,不知他们怎么样了,在重庆过得开不开心,在重庆吃饱喝足没有……望着窗外,我真想看透那一片片云,这样一眼就能看看他们办事是否顺利,望到在重庆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我面对着窗外,晚风向我轻轻吹来,好似在安慰我,安慰我这颗担心父母的心。胡思乱想一阵后,我又抬头望了望天空,这时天还没有黒透,只是一片深蓝色。可这时我的心已经凉透,因为只有我独自一人在家中,不能与父母团聚,不能与他们在一起吃月饼……心中拥有的只是思念,我不禁低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啊!今年的中秋节对我来说是没有月亮相伴,没有亲人相随的中秋节,真是孤独寂寞呀!
中秋的随笔3一、
我因为工作的缘由,不能回家伴陪着二老度过中秋团圆的节日,古人说的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不例外的,父母逯龄体弱,弟兄几个皆是这个原因那个理由,没有一个能在父母身边的陪着父母聊天,度过这美好的节日良辰。今年是双节莅临,双节毗连的中秋不多,据有关专家说十九年一遇的,但我只记得九三年是个双节毗连的日子。因为那是个孩子的生日的,也是恰临中秋国庆相连的,所以记忆格外的刻骨。我不能和父母同桌相共餐,同饮祝贺。远在老家的父母,只好听到我在手机里的问候了,这毕竟是唯一能够与父母沟通的通信语言了。我在工作岗位上,夤夜,围坐一室,静览圆月,品月饼,赏节日的月亮,只能与工友共叙节日氛围,话未来锦绣,聊天南海北生活风情,砍人情世事,凝望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星空,心中的思绪在杂乱肆意的飞翔。
幼时候的中秋,用现在的话去说是极其寒酸磕碜的。用网络时髦的语言来形容那是最为奥特啦,无法媲美现在的中秋,但在我的心目中,颇有另一番浓重的滋味!在煤油灯的锅屋(我们老家的厨房过去全部叫做“锅屋”,因为屋里长期被烟熏火燎的,满屋子全部是魆黑魆黑的,只有两口地锅和一个烙煎饼的地鏊子在屋里,另一个是做饭的大锅,还有一个炒菜的小锅,其余的就是一堆柴火)里,微弱的灯光莹莹的,母亲和着面,在面里装些红糖(红糖还是要糖票的,生产队里每年都发布票、糖票、粮票等生活用品,母亲积攒不知道多长时间了在小瓶子,弆藏在柜子底层,把柜子锁好,钥匙就栓在腰带上,只要叫我弟兄几个发现了总会悄悄地偷吃干净的)在地锅里,烧上柴火,拉上风箱(风箱,过去农村家家用来烧火做饭吹风的箱子,里面是鸡毛做制,风箱底部有个口,风箱有个把,一拉一推,风就是从底部口里出来吹到锅底,使柴火燃烧的更旺),把锅烧热了,贴上饼子,一会儿在用铲子翻过来煎烤,外头都煎黄糊了,里面才熟透,我们弟兄几个就围坐锅台边蹲着,被烧锅的烟火熏得不住地咳嗽,母亲叫上堂屋去,我们弟兄几个口头上是应许身子不见动弹挪窝,唯恐月饼熟了自己捞不着吃,有时候呛得两眼直流眼泪才不得不出去一会,喘息两口,然后赶紧跑到屋里占着窝蹲着,就等待着吃上母亲特制的“月饼”,蹙额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直盯着锅盖,脸上一直挂着亟盼的笑容,似乎要穿透锅盖,神奇的先吃为快。其实在没有熟之前,锅是用秫秸串成的箅子罩盖着的,我们弟兄几个就一会叫母亲掀开锅盖看看熟了吧,母亲却十分淡定得说,掀一掀,烧半天,不到火候是不能掀的,那样既浪费柴火,又浪费时间。我们弟兄几个口里馋的不断地留着口水,用胳膊不断地擦拭着,有时候母亲看到我们弟兄几个脸上用口水擦拭的一道一道黑杠杠,母亲露出粲然的笑声。我们弟兄几个你觑我,我看看你都咧着嘴言笑晏晏起来。煎好了一个饼子还不能叫吃的,用毛巾捂着,放到小秫秸筐里,我们直起身颔首晃脑的,直直的跺脚。母亲是等待够弟兄几个能摊上一人一个的时候才能吃得,母亲害怕我们弟兄几个互相争阋。每当母亲掀开锅翻腾月饼的时候,我们都起立探头细看,这个时候,我们弟兄几个还用双手在一个不经意间的时候,猝不提防地捂着另一个人的双眼,不叫看,哥弟之间都互相嬉戏大闹,母亲在这个时候,总是出来当裁判,制止喧闹,弟兄几个总是在母亲的呵斥中停止,恢复原来的地方蹲着,有时候蹲着脚麻了,就站立跺一跺脚,只要有个跺脚的,紧接着都起立跺脚,母亲故意板着脸叫去屋外院子里溜达溜达去,弟兄几个有时候也乖顺地在院子里蹦跳着一阵子,然后突然地争先恐后的挤到屋里又一声不吭地呆着。当我们我们弟兄几个一人一个的时候,吃得好香好香的,热饼子,母亲叫用碗盛端着吃,不要烫着,我们弟兄几个哪里管那些,小手来回倒换着吃的,烫着手,烫着嘴,舌头来回的倒腾着,裂开 ……此处隐藏13404个字……相连。
还记得一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写出草尽兵老,塞月孤明的淒绝哀婉之景;而“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将千古离愁之恨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也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的怨言,却不知为何偏要将那心里事说与月听?想起朋友时,便来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当“美人和泪辞”,恰是“残月出门时”,难道这也是巧合?就连那亡国之君的满腹哀痛,也因月明而不堪回首,只能无言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语便十分不凡,落笔时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让人终生难忘,因此成为千古名句。从古至今,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小时候我在乡间玩耍,总盼着过节。特别是过中秋,更是热闹一番。尽管那时候生活水平低水平,每逢佳节定然热烈庆祝。老百姓只有过节时家里才有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如今中秋更有意境了,就是从餐桌上则会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茱,人民生活的水平蒸蒸日上,巨变处处带给了人们的惊喜。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月饼馅,是特别的,有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等。芝麻口味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巧克力的,年轻人情有独钟。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
月亮给我们传递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圣洁的,同时又是变化的。它以自己的时圆时缺,反衬出人间的阴晴冷暖;躲在云后时隐时现,演绎出世上的风云变幻。人间有多少喜怒哀乐,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欢离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浅唱。很多时候,你会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尽可向它倾诉衷肠。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骚客在花前月下写出千古名句?明朝的唐寅(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花月呤》:“有花无月恨茫然,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待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虽然艺术手法新颖独特但依然无法与“明月几时有”相比。明朝曾经流传甚广的《中秋月》(忆秦娥):“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月是无私公平的,一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我记起汶川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传情。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
中秋总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无酒不成筵席”,在喜庆的日子里,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的。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白云边、茅台等国宴酒也摆上了平常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在腾飞,社会主义经济在崛起,面对百姓日子的红火,奔小康的主旋律中。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更富裕的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然而我更祈望我的亲朋们愈加健康,和乐。
中秋的随笔14我盼望一年的它,带着满面笑容走到面前,十分亲切拥抱我,以至于我的双手被它弄到背后,旁边跑来另一好友,忽而“咔哒”一声,我带着一副“银手镯”,木然地站在监狱中,无论如何敲打牢门,我也必须与好友错过。
——题记
农历八月十四日夜,一亲戚来访,此时必有一大餐,中有各类海味,令我期盼的程度不亚于年夜饭。因客人来的较早,享了一小时的口福,填了一肚子的美味后,七点半我先行下桌回房,父母与客人在餐桌上交谈。
回房间后,吹着空调,读书、写作业、玩游戏,好不惬意,压根没有意识到,天已经很黑了。
临近九点,电话手表的铃声如往常一样,伴着闪烁的画面找上门来,我与好友约定准时九点楼下见。
放下手机,准备换衣服,猛然想起客人还在家里,此时此刻溜出去自寻乐子,岂非不尊重客人?我退了回去,瘫在床上,房间的门黑沉沉的,没有锁,但出不去,房里的我软绵绵的,想出去,可没“钥匙”。年轻本该气盛,我却逆来顺受地当阶下囚。仰视天花板,一瞬间想从中钻个洞跑走,看看自己,幻想着能穿墙。然而它们总归是天马行空,侧个身,透过几近一面墙大的玻璃望向天空,天已经很黑了,空中只有一轮明月。临近八月十五,月必甚圆,以玉盘称之仍有不足。不知为何,总觉得月在天上,不够圆也不够亮,不够圆者,时时认为应从某处取下了一块,进而补全。盯之一段时间,恍然出现另一圆月,与其并肩,其上一块,已要坠矣,且正是原月所需式样,欲落却不能落,十分憋屈;不足亮者,便是目光所及之处可直视无碍,心中隐隐感觉有处依旧缺少光亮,却只能不了了之。图片
十点,客人起身,我总算拧开了房门。两个半小时犹如二十三小时,剩下的一小时只用来吃个饭。送了客,收拾了家,洗了澡,完成诸项事务后,回房准备睡觉。
拉上窗帘前,最后望一眼,天未亮,月未圆,低头看了一眼电话手表,“人未聚。”
直到现在,它仍未响一声,为这位从“狱”中脱出之人报喜。也就是说,我与好友,注定错过。
中秋的随笔15八月十五月儿圆呀……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舞火龙……我还是最喜欢玩花灯。今年中秋因为玩花灯让我有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中秋节,我在奶奶家和奶奶一起吃了饺子和月饼。月饼各种各样,有水果月饼,有冰皮月饼,还有双黄月饼,甜甜的、滑滑的,我都喜欢吃。我还教爸爸玩了有缘份、打手剪刀布两个游戏。
晚上,我和爸爸、妈 妈去了广地花园姥姥家,和姥姥一起玩花灯。在宽阔的文化广场上,我看见圆圆、亮亮的月亮在空中,像一面小镜子。广场边上的一圈树上面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晃呀晃呀,好像无数小太阳。广场里,灯火辉煌有很多人在放烟花。月亮静静地挂在深蓝深蓝的天空,上面依稀有些影子,是嫦娥姐姐和玉兔在上面看我们点灯吧。
我们买了一个弹簧式的小猫灯笼,点上了蜡烛,在湖边走了一圈,还唱着歌呢!爸爸还给我买了一束电火花,我拿着它转呀转,转出了一个个光圈。我们大家在一起摆成奥运五环。把广场变成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在商店里,我看见大大小小的灯笼,有小猫的,有红福的,还有龙的。坐在草地上,看见烟花一朵朵升空,美丽极了!有水帘洞,有星光点,还有水花。……
有了点蜡烛的灯笼和美丽的电火花烟花,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比往年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