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25 07:07:04
《一分钟》教学反思(15篇)

《一分钟》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分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分钟》教学反思1

对于大班的孩子,认识时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每天吃饭、起床时拖拖拉拉,上课时往往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间观念差。怎样才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时间的宝贵,真正地体验一分钟呢?

本次活动从幼儿实际出发,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内容,以“生活故事引入――初步感知――感性体验――理性体验――回归生活”的形式层层推进。活动中,采用“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了孩子认知、理解的方式和心理特征,整个教学活动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目的。

一、游戏活动,让抽象概念更形象(突出一个“趣”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有趣。我们在进行《体验一分钟》这个活动时,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时间的长短,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形象化、生活化。通过游戏《木头人》让孩子保持动作一分钟和观看动画片一分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真实体验了“由于一分钟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不同,每个人的心情不同,对一分钟的体验和感受也不一样。”游戏《夹珠子》结合“记录表”分析前后两次不同游戏结果的原因,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验了时间与自身努力的关系,学会了珍惜时间。充分的游戏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置身于情趣盎然的情境中,而且让枯燥的、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从孩子们课末的表现中,我们知道他们对于一分钟已经由开始的模糊变得有了初步的体验。

二、实践体验,让数学活动更优化(重视一个“实”字)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因此,要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实践体验的过程,让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呈现在他们的眼前。在“夹珠子”活动中,我提供了大托盘、小托盘、筷子、珠子。这个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说,难度不大而且能够反复使用,一分钟以内只要抓紧时间,是可以完成很多的,并且利用记录表,记录孩子完成的个数,加以量化,让幼儿能清晰的进行前后的对比。通过一轮又一轮有趣的游戏体验,幼儿充分与材料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三、师幼互动,让教学活动更有效(注重一个“活”字)

教育教学的过程,不应是单纯的教师教或者是单纯的幼儿学,而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我时刻注意师生的互动过程和生生的互动过程。在游戏《夹珠子》环节,当我请孩子们讨论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做的多时,幼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投入,很有效,并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到要珍惜时间,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就。

四、多媒体辅助,让教学活动更生动(体现一个“新”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灵活化,而且可以大大弥补挂图、贴绒等教学手段给数学活动带来的局限性、不便性。“生活故事引入”环节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真实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直接引入活动;“初步感知一分钟”环节通过观看课件跟着秒针数一圈,知道一分钟有60秒,并清晰的观察到了秒针和分针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孩子们兴趣很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乐此不疲。

透过这一个个精彩的场景和画面,我既感到欣喜,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和困惑。

1、预设和生成的度该如何拿捏和把握呢?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单一性。活动中,各个环节也做到了秩序井然。但我在想,这样的安排稳是稳当一些了,预设的功夫是做足了,可生成呢?课堂那些无法预约的精彩呢?这些,可能因为我的“稳”字,让许多可能生成的课堂资源不能很好的展示,白白的扼杀在胎腹之中。比如在“猜测一分钟能做什么?”环节中孩子的回答各种各样,我是否应该给孩子验证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通过验证发现自己的想象与实际操作的差别。

2、评价怎样才能评到点子上?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点到点呢?如一个孩子用手比划出一分钟的长短,我只是说:“说得真好!”其实我可以进一步的评价:“你的表示方法真特别”。而且在对幼儿的评价时,我的评价语也有点不够简练,不必要对幼儿的回答做进一步的深入点评,而只需要引导:“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幼儿的大脑不是能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科学的激发,可使幼儿大脑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好的活动是磨出来的。这个“磨”不仅要有活动前、活动时的种种有利因素的全面综合,还要有活动后的反思跟进到位。在这次活动中,还存在其他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反思,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实践。唯有如此,在今后的活动中,在个人的专业成长中,我才能走得更稳一些,更扎实一些。

《一分钟》教学反思2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导入。

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 ……此处隐藏8184个字……p>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培养识字兴趣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先分组拼读我会认的生字,紧接着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再分组读,这时学生读得有点乱,草草的进入到写这个环节,如果添加看谁能再给生字组别的词这一环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谁再能用词说一句话,就给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很积极的去思考、发言。

在描红写字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其次在边看边说用手在空中写我会写的字的笔顺和结构,最后再动笔描红书写。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讨论识字方法,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如果这时让学生四人以小组交流一下方法,那课堂效果会更高。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如果再设计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写得就有效果。

在朗读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一分钟具体指什么?”这个提问应变换方式,应该这样说,在本文中元元干什么事情用了一分钟,这样学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点。给学生的问题很关键,一定多思考符合学生的思维。

学习了本课,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一分钟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

同学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一分钟》教学反思13

来到白旄我接了二年级的语文,由于好几年没有教语文了,有些不知所措。

正好镇举行语文讲课比赛,我也报了名。我讲的是《一分钟》,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足很多。

游戏导入,上课前,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让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问: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回答后,我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

在讲课的时候,学习生字用的时间太多。过渡语不知怎么说!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不是非常到位,所以在课文中学生不能点出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在这方面学生理解的很好。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我感到有难,我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

《一分钟》教学反思14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我把握住这几个要点进行教学设计。

说实话,选择这样一首诗歌进行公开课,是对自己的挑战。学生缺乏体验,其教学的难度,我也考虑到了。可自己教学完本课后,觉得非常不尽人意,暴露出了自己准备不充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好,前松后紧,对于第四小节的处理有些简单。拓展阅读《香港回归诗歌》已经没有时间来处理。课后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导入新课时,学生的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看来采取的方式不好,应该用歌曲或是其他的,这是自己的失误。学生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于朗读的指导,我几乎没有做,我觉着学生可以体会到,我不想统一一个模式,读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学生自己读的较多,但是展示的机会较少,主要是自己感觉时间紧张。总之,自己的教学仍有不少弱点,以后要注意。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

(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一分钟》教学反思15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国人们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鉴于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授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被割让的屈辱历史以及割让后香港人民的苦难生活。课程伊始,先介绍现本诗的格局,首节为引子,将香港拟人化。接着,让学生快速读文概括后三节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讲讲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应该怎么理解。然后,分小组自由读诗,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之后,朗读汇报,教师评价并指导。这个环节我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指导感情的处理——第一节应读出激动的心情,第二节要的读要配合内容的“慢镜头”描述,但不是单纯的缓、慢,而是有层次有节奏的读。第三节要读出百年的沧桑,声音要沉缓,但在结尾“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要读出屈辱散尽后的激动。第四节要读出盼望香港回归的急切以及香港回归后对她的无限期望。这一环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汇报一段,教师指导一段,然后练读。最后,让学生分小组练读全诗,然后比赛。

我觉得,用朗读去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单纯的说教要好的多。况且这篇诗歌叙述的历史事件对学生来说很遥远,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透历史。因此,在大致了解历史的基础上用朗读引出感情我认为是比较适合这篇课文的。

《《一分钟》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