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黑板”跑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黑板”跑了》是一则有关科学家的趣事,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的后背当成“黑板”的事,课文虽然没有写他是如何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搞科研,但,这件事却能小中见大,让人们了解到真正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和精神。课文中的安培所作所为,异与常人,却发人深思。在教学中,时刻把握着“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这课时,我抓住了“非常专心”这个词语,时刻围绕这个词语展开讲解。我让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安培专心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这里我让学生谈谈热闹的街市,与课文中车辆、行人联系起来。又通过对比:“可是安培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学生很快动脑筋说出,实际上并不是安培真的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只是因为太专心了,才没有注意到。于是学生对他的“非常专心”更加了解。
接下来的课文中,无论是安培把马车当作了黑板,还是情不自禁的话,到最后的发现真相,都表现了安培的专心。我相机指导学生想象他的动作、神态,理解聚精会神、再进行换词训练。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对安培产生敬佩的感情。也让学生明白想要有所成功,必须向他一样,专心致志。我在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是这样,我的学生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争辩”,学生慢慢地绽放着自我的风采:活跃、大方、睿智、善辩。
回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想起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也有感到不足的地方:学生从读到讲,达成“讲讲这个故事”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将课文语言材料“内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而,让学生说故事之前,就应该充分利用板书“散步、热闹、思考”这三个词汇,先让学生弄懂、弄透,再灵活运用“开始……接着……然后……”等先后词语,串起来说故事,这样做一个铺垫,由“外”而“内”再发乎“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讲故事的难度降低一些,效果会更好。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2讲《黑板跑了》这课时,我抓住了专心这个词语。
1、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时刻围绕这个词语展开讲解。我让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安培专心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
2、没有听见什么,没有看见什么。与上文车辆、行人联系起来。
3、接下来的课文中,无论是安培把弄错了黑板,还是情不自禁的话,还是最后的发现真相,都充分证明了安培的专心。
指导学生想象他的动作、神态,理解聚精会神、换其他词语。
让学生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内容,对安培产生敬佩的感情,同时也知道想要有所成功,必须向他一样,专心致志。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3一、复习
1、认读词语。
法国 散步 街道 计算
黑板 思考 移动 热闹
⒉、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安培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非常专心)
二、精读训练
⒈、整体感知。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他仅仅是在散步吗?我们到大街上去看一看。
出示挂图,听第2-5自然段录音。
出示口头填空:这部分写安培,错把当成 的事。
⒉、精读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看看安培到底在干什么。
⑵交流。
(安培在散步时,还在专心思考问题)
句式训练:用“一边……一边……”的句式练习说话。
⑶问:他的专心表现在哪儿?自由读,思考。
⑷指导朗读。
重点读好“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这一句话。(板书:好像)
⒊、精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
⑵思考。
安培此刻一心想的是解答这道数学题,大家默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在专心致志地思考,把它们画出来。
⑶交流:
①“在自己衣襟上划呀划的”,哪有人散步时在衣襟上划呀划的,路人不是要笑吗?从这儿看出安培这会儿很专心。
②“太好了!”“高兴地走过去”,如果安培不是专心致志地思考,他不会看见这块黑板就高兴成这样儿。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安培发现这块黑板时心情怎样?(高兴)(板书:高兴)
③“从口袋里掏出粉笔”看出安培很专心,还随身带着粉笔。
⑷指导朗读第二、三句。
抓住“特地”“太好了!”“高兴地走过去”读出安培喜不自禁的心情。
⑸谁能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最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
(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板书:在“黑板”上演算)
⒋、精读第4自然段。
安培正在专心致志地演算着,可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安培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
⑴自由读,同桌练习表演。
抓住有关词语,表演好安培的动作、神态。
(板书:不知不觉)
⑵指名表演。评价。
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慢慢地向前移。
②安培的话要让人听出很着急。
③安培是“不知不觉”地跟着走。
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他当时的样子。(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板书:聚精会神)
⑶指导朗读。
⑷根据评价,再次表演。
⒌、精读第5自然段。
指名读,问:这块“黑板”是不是真正的黑板,它究竟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
⒈、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写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⒉、交流。
⒊、填空说话,领悟道理。
安培研 ……此处隐藏4976个字……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在读文中质疑,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读中感悟。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教学由“疑”开始,直奔要点,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不在旁枝细节上兜圈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黑板”跑了》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时,我先放手让学生默读,并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语句,用——画出来。
2、边读边想,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然后交流:你对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你把那儿读一下,再提出你的问题,有同学附疑,就到黑板上做上记号。
当时有学生提出:
1、街上很热闹,安培为什么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
2、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
3、“黑板”在向前移动,安培为什么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竟还能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呢?
……
以读生问,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读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够不断深入地理解内容,体会蕴涵的感情、哲理。
我以上黑板做记号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喜不自禁,为自己上黑板做了记号而自豪。
学生在质疑问难中通过反复揣摩,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其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在质疑后释疑
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转移,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释疑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以疑答问。街上很热闹,安培为什么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于是我利用学生的“疑”反问道:“这么热闹的大街,安培既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怎么会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好象”一词,让学生体会到安培当时心里一直想的是数学题,没有留神周围的行人、车辆,说明他非常专心。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中心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自然。
2、启发诱导。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这么粗心的人怎么会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似乎还真矛盾,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片刻,学生不难得到答案,正是对科学研究的专心造成了他生活上的粗心,概括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品质。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培养自主探究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要予以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并教给他们解疑的方法,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3一直以来为学生不会阅读、写话而苦恼,天天在学习课文,读词认字,但是理解和表达能力却让人失望。常常埋怨学生笨,怎么学了的词就不会用呢?今天我才知道,真正笨的是我,是我没有让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书上的铅字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甚至是枯燥的。我们喜欢读书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把它变得生动形象,或者是能通过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我们能熟练地运用一些语言是因为我们积累了它,而且知道它在什么地方能表达什么意思,在需要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而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没有这种能力。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训练。
“聚精会神”是本课一个相当重要的词语,课后要求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再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但是,上本课的时候,我没能让这个词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只是找了个近义词换词理解了一下。课后,我觉得自己处理得太草率了。看样才能让这个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应该做这样几件事:1、聚和会都有集中在一起的意思,这个词语是说把精神集中在一起。2、出示句子,请学生读。此时,安培的精神集中在什么事上?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试着把这个情景演一演。4、再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把它替换下来,放到句中读一读。
也许这样一来,这个词语就会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吧!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4昨天的天气预报最高温度:29度。已经是夏天了,这样的天气很好,就像昆明,美中不足的是天空中还是被云层笼罩着,第二节课应该上《“黑板”跑了》的第二课了,在对昨天的课进行回顾之后,请覃小倩来朗读了第二自然段,这段时间,覃小倩转变了许多,所以,我有意识地树立她的自信,她果然读得很有感情。
我拿出了卡片:考。在组词之后,我问道:“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呢?”“老字头。”“那好,咱们一块来写这个新的偏旁。我们以前学过的老字就是这个偏旁部首。”“老师,还有一个字。”没有转头,就知道一定是杜杨洪,他的答案绝对不正确,可转念又想,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也应该包括他,于是,我朝他点点头,“老师,还有一个‘专’字。”孩子们都发出一阵哄笑,周欣龙更是流露出不屑的表情,杜杨洪的头低下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受打击了,所以他没有更多的举动。
我以前怎么从来没有考虑呵护他的心灵呢?只是用自以为正确地方式去教育他。我把“专”字也写在黑板上,而且就写在“考”字的旁边,孩子们都感到很奇怪,“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这两个字有点像。”“是啊,虽然它们俩的偏旁不同,但也很相似,我们要谢谢杜杨洪。”大家的目光中又变成了敬佩,大家都在认真地书空笔顺,杜杨洪的声音最响亮。就是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他学习这门功课的态度。
也许以后,他会忘记这堂课,也许,他期末考试还是不能及格,但是,我会永远记住这个瞬间,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
这时,不知什么时候,阳光已悄悄地跑进教室,斜斜地照在靠窗的孩子们身上,阳光下的孩子们显得更可爱了,你给一点阳光,他真的就能灿烂。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5上完《黑板跑了》这一课,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我再好好再思考思考: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可细细想来,四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我以后可以考虑简单的问题由老师口头提问,特别重要的复杂的问题再列在黑板上,这样,既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又可以使学生领会文章的重点及中心。其次,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了点。我是不是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导出方式呢?如设计些字谜、编些儿歌等引出字的教学 以上的反思,想必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促进作用!